欢迎访问hy3380cc海洋之神~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健康资讯 » 健康资讯

患者对“吗啡”类的镇痛药认识误区

信息来源:药学部 杨钰萍 发布时间:2019-08-02 浏览次数:1724

阿片类药物是从阿片(罂粟)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,与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,能缓解疼痛、止咳、止泻,临床主要用于中、重度慢性疼痛或癌痛的治疗。

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有:可待因、双氢可待因、哌替啶(度冷丁)、曲马多、氢吗啡酮、羟考酮、美沙酮、吗啡、芬太尼等,属WHO对疼痛治疗的第二、第三阶药物。但患者及家属对阿片类镇痛药普遍存在认知误区,常见的认知误区:

误区一:“吗啡”就是毒品,一旦用了“吗啡”就“上瘾”

真相:阿片类药物”成瘾”的发生率与药物的剂型、给药的途径、给药方式和适应症有关,注射途径给药相对口服或透皮贴易“成瘾”。在慢性疼痛治疗中,采用阿片类药物控释、缓释制剂,口服或透皮给药,按时用药等方法,使血液中的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。这种规范化的给药方法,可以在保证理想止痛治疗的同时,使成瘾发生率

误区二:不到万不得已,不要用“吗啡”

真相:对于慢性疼痛,特别是需长时间服用止痛药物的癌痛病人使用阿片类药物更安全!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,长期用药出现胃肠、肝、肾、血小板毒性反应的危险随之增加,而且此类药物有“天花板效应”即日剂量的限制,超过了规定的日限制剂量既不能增强镇痛效果,还会大大增加毒副作用,而阿片类镇痛药无“天花板效应”。

误区三:用了“吗啡”说明病到晚期没得治了

真相:《癌症疼痛诊疗规范》指明:阿片类药物是中、重度疼痛治疗的基础用药,应尽早、足量应用阿片类镇痛药控制疼痛。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慢性疼痛,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,表现为痛觉敏感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误区四:一旦用了“吗啡”就越用越多,戒不掉了

真相: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后,如果疼痛控制良好,维持一段时间后可以减量甚至停用。减量采用逐渐减量法,按10%~25%日剂量逐日递减,直至日剂量相当于30mg口服吗啡的药量时,继续服用2天如无特殊症状即可停药观察。以上减量过程应在相关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患者切不可自行减量。

误区五:“吗啡”毒副作用多

真相:阿片类镇痛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:恶心、呕吐、便秘、尿潴留、嗜睡、眩晕等。除便秘副作用外,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为暂时性或可耐受性,一般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,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;对便秘的防治可以选用通便药物如乳果糖口服液、复方芦荟胶囊、开塞露等,效果较好。


  • - 健康咨询 -